低卡无糖持续站在热议的风口,代糖论争是非和功过
文/陈根
抗糖运动兴起以来,低卡无糖就持续站在热议的风口。低卡无糖主打代糖,即除糖以外,用另一种可为食物添加甜味的物质代替糖分。
甜味剂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一般从植物中提取,人工合成甜味剂,则是人们通过一些化学反应合成的甜味剂。糖精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人工甜味剂,是先利用甲苯法生成邻甲苯磺酰胺这种中间品,然后邻甲苯磺酰胺经氧化、酸析后生成,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
由于这些甜味剂只需要很少的量就可以产生足够的甜度,且几乎不含热量,因此,又被人们叫做低能量甜味剂(Low-calorie sweeteners)、非营养性甜味剂(non-nutritive sweeteners)。至今,低卡无糖已经经历了从商业市场的追逐,到健康与否的科学争论。
从科学争论来看,2020年3月3日,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Dana M. Small团队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提出在碳水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食用三氯蔗糖会损害健康人的胰岛素敏感性。这种效应与大脑对甜味的反应减弱有关,导致肠-脑对葡萄糖代谢的调节失控。
2021年2月2日,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John L. Sievenpiper和Tauseef A. Khan则以letter形式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认为含碳水化合物的低热量甜味剂并不会损害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对于Kahn等的质疑,Dalenberg等则在同期杂志上作出回应,通过举证和进一步实验证明惯性摄入三氯蔗糖和碳水化合物会改变葡萄糖代谢。
当然,关于代糖的研究和证明还将继续持续下去,但从嗜糖到无糖,健康和快乐是每个消费者的期望,却从来都难兼得。事实上,饮食只是人体摄入的必须,而营养状况才是个体的生理结果。
每个人的新陈代谢和营养能量的分配都是独特的,因此“饮食”本身也并不能成为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病因的决定因素。换句话说,引起代谢性疾病的原因是生理状况而不是食物和饮料。
不要过分注意糖的摄入,摄糖无可厚非,同时也需要节制,无论代糖有益或无益于健康,这都是最好的答案。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精彩回顾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精准伺服辅助精准影像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白皮书限时下载】定义无线通讯未来-SDR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AP在线研讨会】医疗大健康企业上云解决方案探索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门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 海外市场经理(医疗器械) 重庆迈科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医疗器械市场推广 山东高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医疗器械销售区域经理 珠海庆鸿药业有限公司
- 医疗器械BD经理(J14303) 扬子江药业集团苏州海岸药业有限公司
- 医疗器械销售经理 长春金泽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医疗器械售后工程师 山东华博电气有限公司
- 医疗器械销售代表(北京天津内蒙) 上海北昂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销售总监(医疗器械) 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医疗器械省级销售经理(四川省) 武汉半边天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品质工程师(医疗器械) 东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ARM) 山东省/潍坊市
- 光学工程师 山东省/潍坊市
- 华东销售经理 江苏省/苏州市
- 高级采购 北京市/海淀区
- 海外销售工程师 北京市/海淀区
- 海外销售经理 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工程师 北京市/海淀区
- SEO搜索引擎优化专员 北京市/海淀区
- DQE经理 广东省/深圳市
- 业务员 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